联系我们
地址:抚顺市清原县
电话:024-53061871
传真:024-53061871
邮箱:123456@qq.com
网址:www.qyqys.com

当前位置:首页>人生路菩萨行

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

文章来源:本站 发布时间:2015/4/8 点击数: 1738 次

访谈时间:2011年729日(农历六月二十九)星期五

【多日访谈,老和尚思维敏捷、耳聪目明、语言凝练、记忆力惊人令人折服。谈到青云寺因经济纠纷被告两次出庭时,老人对事情的经过、相关的人员、涉及的账目、数据等,记忆犹新;谈到深奥的佛学理论时,深入浅出,言简意赅,使我在懵懵懂懂中得受法益与切实的感受。“世上的人都是匆匆过客,生乐死哀能带走的是慈悲心,留下的也是慈悲心。做人要慈悲为怀,利乐众生……”老人家不管风云变幻,不管沧桑演变,用自己的生命历程践行着佛教的智慧觉悟的教学,启发正智,以“今世幸得具足良缘身,为了求取人生真价值,激起救度众生责任心,修不成熟不能成正觉。”为“弘法、利生、建寺、安僧”,把世间的烦恼,寒风的侵肌,身体的劳损,视为一种积德,修炼和快乐,用身体丈量着青山绿水,用心脏贴近大地的脉搏,苦心向善,力促和谐,树立起一座人格丰碑。我曾好奇地问:“您老长寿的秘诀是什么?”老和尚笑着说:“一切要顺其自然,要说长寿秘诀,3个字‘不生气’,只要你明白了五蕴皆空,一切都是假象,心无挂碍,遇事还会生气吗?”我心悦诚服地点头应答。】

问:佛教自传入中国后,形成了宗派,您是哪个宗派的?

老和尚:我是净土宗的金顶毗卢派续支。毗卢宗,全称金顶毗卢宗,是汉传佛教的一个宗派。“毗卢”是梵文译音“毗卢遮那”的简称,意译为“光明普照”、“大日如来”等,是佛的名称。华严宗认为“毗卢”是报身佛,是莲花藏世界(报身佛之净土)的教主;天台宗认为“毗卢遮那佛”为法身佛;密宗则视“毗卢遮那佛”为“大日如来”,是理智不二的法身佛。金顶毗卢派源于南朝齐梁时,由宝誌禅师演派二十八字:“宝树成行德莲香,志愿极乐怀安养。紫金宪古永远在,毗卢性海万事昌。”后由昌海禅师续演四十字:“闻定静宗道,慈福真法德。正善印义祖,普弘信玄妙。崇现本来少,性空圆明照。思修常安果,亲传无为教。”1989年果心监院离开龙泉寺时,将《千山龙泉寺续宗册》传给爱徒亲海。此宗册现由亲海法师保存。其记载续三十六字:“广智慧,福善德。普道行,觉永兴。悟真常,明本宗。性玄妙,理圆融。识清净,愿洪深。成正果,佛为尊。”又续三十六字:“兴佛法,僧静稳。性远至,清素品。馨香续,纯登蕴。玄晓光,朗乾坤。端然定,显慈新。了聚果,自本尊。”金顶毗卢派宗谱所载其法系为:闻、定、静、宗、道、慈、福、真、法、德、普、宏、信、玄、秒、正、善、仁、义、祖、崇、先、本、来、少、性、空、圆、明、照、思、修、常、安、果、亲、传、无、维、教,计40代。我入的是金顶毗卢派的续支,宗谱法系为:镇远谈成金正宗,湛然清净道元通,觉悟性海真如理,佛国修因宝盖空;重续为:空生大觉中,如海一沤发,有漏微尘国,皆依空所生。

净土宗,是大乘佛教八大宗派之一,是万法归宗的无上一乘之教。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,故名。该法门以信愿念佛为正行,净业三福、五戒十善为辅助资粮。净土信仰是佛教的基本信仰,大乘各宗多以净土为归。佛法西来,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建立莲社,提倡专修该往生净土的念佛法门,又称莲宗。唐代善导大师也是净宗重要倡导与推动者,被奉为净宗第二代祖师。净宗历代祖师并无传承法统,很多还是宗门教下的大祖师,均为后人据弘扬净土贡献推戴而来。中国净宗十三祖分别是:慧远、善导、承远、法照、少康、延寿、省常、袾宏、智旭、行策、实贤、际醒及印光大师。

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

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、大智大觉的教育,佛教是智慧觉悟的教学。佛教的宗旨是彻底破除迷信,启发正智,使人能明辨真妄、邪正、善恶、利害、得失,进而建立理智、大觉、奋发、进取、乐观、向上的清净慈悲救世的宇宙人生观,达到解脱众生一切苦难,获得圆满、真实、幸福的生活目标。因此,佛陀教育确是每个人都应当接受,应当依教奉行。佛教的修行的纲领是觉正净。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。并依戒定慧三学,以求达此目标。修学的基础是三福,待人依六和,处事修六度,尊普贤愿,归心净土。

佛教博大精深、教典之多,乃是众所周知的,所以到今天为止,尚无法硬性地指定哪一部或那几部是代表性的佛经,在中国之所以有许多宗派的出现,大体上是由于所宗经论的立场不同而产生。佛教有各大宗派,即俱舍(有宗)、成实、三论(性空宗)、天台(法华宗)、华严(贤首宗)、法相(慈恩宗)、律(南山宗)、禅(心宗)、密(真言宗)和净土(莲宗)。佛教分宗不分派,早晨在一个课堂里,看到念佛的、修的是净土;静坐的、是禅宗;念咒的、是密宗……

“净土法门,别无奇特,但要恳切至诚,无不蒙佛接引,带业往生。”佛教的一切内容、一切法门要解决的问题就只两件事:一件事叫上求佛道,一件事叫下化众生。“上求佛道”就是我们个体生命的超越。“下化众生”就是使我们的个体生命和整个群体生命、大至一切众生融为一体。融为一体干什么呢?用我们现代通俗的话来说,哪里需要哪里去,这是佛教的根本思想。因为有众生才有佛法,没有众生不需要佛法,所以佛的最终目标,归结是要让大地的一切众生离苦得乐——离生死苦,得涅槃乐,这是一个最高的目标。同时也还有最低的目标,比如说很多众生在衣食住行上面有种种痛苦,这些痛苦要不要关心呢?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,这些痛苦同样要关心。只有解除了我们实际生活当中的许多具体的痛苦,才有机缘、才有机会来听闻佛法,修学佛法。要让佛法在最痛苦的地方来生根、开花、结果,那才是佛法的精神,那才是我们中国人最信仰的两位菩萨的精神。

这两位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和地藏菩萨。哪里有痛苦就到哪里去,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,不把任何一个众生排除在我们应该帮助的范围之外。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,那就是要实现菩萨的精神,要让大地的一切众生都觉悟起来,要让大地的一切众生都来发挥互助互救的精神。所以,菩萨的一千只眼,就是照见法界,一千只手就是要护持众生。千眼代表智慧,千手代表慈悲,人类最需要的就是这两件事。每个人要生活得有智慧,每个人生活得要有爱心。把爱心升华到无所求,不求回报,那就是大慈悲。如果说要求回报,那不是大慈悲。佛教界就是要说明这两个问题,是要落实这两件事。

从佛家讲,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末法时代,末法时代人根陋劣,有些人被妄想、执着所纠缠,整天想的不是心性修养、与人为善,亲近佛法;而是如何去为自己牟利,甚至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功利思想、拜金主义;有的人不是把幸福建立在自己身上,而是建立在与他人攀比上,只有比他人有钱、有地位、比他人幸福才叫幸福。这种与人处于竞争的、对立的、把他人当作达到自己目标的手段,哪里会顾及社会公德、自身道德呀,这些是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。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。即使对于那些得闻佛法,能够有福修行的人来说,对于“竭诚自可转凡心”的开示也未必都有深刻的理解。“摄心为戒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三无漏学。”修习佛法的最终目的是要具有大智慧,具有看透宇宙人生实相的大智慧,如此才能究竟解脱。

南无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,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了,这一句佛号是整个佛法的大总持法门。“阿弥陀佛”称为万德洪名,具足无量义、无量寿、无量光、无量清净、无量庄严、无量智慧,乃至无量的无量。名号含摄一切法,虚空法界无有一法不包括其中的,它超胜了无量无边的法门。念“阿弥陀佛”是成佛的方法,心里想佛,佛就在现前,“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”,这是念佛成佛的原理。念佛是一切法门里的第一法门,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、断烦恼、证菩提、成佛道,都是念阿弥陀佛的,释迦牟尼佛就是念佛成佛的。

念佛就是作佛。口里念佛,心里想佛,就是在作佛。想佛:就是想佛的相好、佛的庄严、佛的功德,想佛在因地中的修行,在果地上的成就。常常想,你的心就是在作佛。

敬业三福是“三世诸佛,净业正因”是修学证果的根基。“三福”的第一条“孝敬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”,人天福;第二条“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”,小乘福;第三条“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”,大乘菩萨的福报。善男子善女人,善的标准是净业三福。六和敬是:见和同解、戒和同修、利和同均,是和合的本质;身和同住、口和无诤,意和同悦是和合的表现。身业的实践,如法共住;语业的谈吐,和雅高尚;意业的动念,清净无染。和乐清净的僧团,便是正法久住的基础。广义而言,一个家庭若能奉行佛法,共同行持六和敬,就能和合无诤,美满安详;一个团体只要能奉行佛法,共同行持六和敬,就能和合无诤,发挥团体的力量;一个社会若能奉行佛法,共同行持六和敬,就能和合无诤,成就一个安和乐利的社会;一个国家若能奉行佛法,行持六和敬,就能和合无诤,成为一个富强康乐之邦。“六度”是六种行之可以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槃安乐彼岸的法门,即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。布施能度悭贪,持戒能度毁犯,忍辱能度嗔恚,精进能度懈怠,禅定能度散乱,般若能度愚痴。“三学”,乃学佛者所必修之戒、定、慧三学。“十愿”:简单地说,一切众生皆是父母,未来诸佛。一个人以孝敬父母的心孝敬一切众生,以尊敬诸佛的心,尊敬一切众生,此人即是普贤菩萨,其行为即是普贤行。菩萨不修普贤行,不能圆成佛道。“十善”是规定我们思想、语言和行为的十条基本原则。佛教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,注重于品德的提升、人格的完善、人际关系的友善、社会的和谐。

问:在您耄耋之年克服重重困难,重建青云寺,为弘扬正法,化育众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,您收了多少徒弟,度化了多少信众?

老和尚:我来清原建寺院,是天地人和和合结晶,不是我的功劳。我做得很不够。徒弟没有多少,出家的30多人吧,皈依可记不清了,这些谈不到“贡献”二字,是本分的事,都是应该做的,按照佛的旨意做得还很不够。

为促进清原的经济的发展,当年县里的一位领导,费了很大的劲,从台湾招商来一个项目,是5个人合资要在清原搞矿产开发业。先来了3个人,到清原进行实地考察,感到满意,便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协商洽谈,工作了一段时间。据说具体开发地点就在这王疯沟沟里(青云寺的东沟),当年这里曾是日本人开的金矿,没干多长时间,日本就投降了。这些台湾商人运作到准备进行签订合同时,远在深圳的那两位的其中的一个人,电话询问:“清原那里是否有寺院?”南方人做买卖讲究天时地利人和,开矿更注重因果关系的,一定要在佛前立誓许愿的。一了解,清原的寺院已经被学校占用了。深圳那边的人,就通知这边的3个人,不能在这里投资,这里没有佛的保佑,是不可以进行矿业投资的。他们立刻就撤了去了山西。后来,又有一个香港的投资商,准备在夏家堡开矿,来到清原一个多月,一看这里没有寺院,也走了。做买卖的商人都很讲究因果报应,都懂得天时地利人和,搞大的投资都要到佛前发愿的。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。

这些也许是传说的事情,但为寺院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。也是县里的领导有大智慧,很支持建寺院的。

地址:清原青云寺客堂电话:024-53061871值班电话:024-53061871

版权所有:清原青云寺辽ICP备12002042号技术支持:抚顺宏瑞科技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:辽(2023)0000062辽公网安备2104110200018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