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人生路菩萨行
文章来源:本站 发布时间:2015/4/8 点击数: 1403 次
访谈时间:2011年7月30日(农历六月三十)星期六
【在访谈中得知,曾一起工作过的好友住在寺院的安养院里,昨天访谈后特意去看她。见到她方知,她患有“高发性肌炎”和“肺间质纤维化”等疾病多年,疼痛难忍。两个月前,是佛友从北京接她回来等待往生……卧床的她,一心念“阿弥陀佛”,又一天天好转起来。她告诉我,是老和尚的慈爱、引导、教诲,佛法的启迪、参悟,佛友的关怀、照顾,使之了却生死,心无挂碍,从容、坦然地面对一切。她说:“老和尚是活佛。在建藏经楼时,92岁的老人,每天都上跳板检查工程质量,顶烈日亲自给工地上的人送西瓜、矿泉水等,很感人的。师父心中无我,有的施主送给他上千元的羊绒衫,他随手就给需要的人;可他身上的内衣、脚上的袜子都是带补丁的。他对僧人要求很严,经常举例子讲戒规,告诉大家向弥勒佛那样笑迎天下香客,容天下难容之事……”走出朋友的房间,五味杂陈,当年那个风风火火、敢作敢为的妇女干部,在遭遇婚变、仕途突变、病痛缠身的状况下,是在这里找到了一个隐蔽、调整、净化、表达的途径?融入了“离欲舍俗”、“净罪集资”、“精进不懈”、“超脱尘障”的境界?如果在我们现实的生活里,处处都能像这里清心、恬淡、节律、宁静,人与人之间和睦、关心、豁达、中庸,一定会在奋进中感受快乐,在生活中品味幸福!】
问:据说有一次沈阳信众来清原放生的车肇事了,对后来的佛事活动有影响吗?
老和尚:没有什么影响。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。放生是从戒杀而衍生的,也可以说,戒杀的进一步必定是放生。
前几年,为了社会的稳定,有关部门明文规定不允许搞大型集会活动,沈阳的信众就集体到清原来放生。那一次,大车小辆来了30多辆车,我在小孤家水库那里等着他们。车辆都顺利进入县里了,一辆大客车行驶到斗虎屯桥那,前轮跑掉了,车就下去了,5米多深,重伤了好几个,但没有死亡的,他们只好在这住了一宿,就回沈阳了。当时,听到这一消息,认为这一车人完了,没过几天都好了。这件事,不但没有影响以后的佛事活动,反而使信众更加坚定了关爱生命,绽放慈悲。
我前面讲过,小的时候,老家那位先生说我有两次水灾、一次兵灾,3次都应验了。还有一次,我在沈阳“万春祥衣帽厂”时,市场下行了,有个顾主买了不少东西,我们要负责给送去,这是当年商行的规矩。吃过午饭,我去送货回来,走到现在沈阳市政府那地方,当年是一片树林子,一个相面的先生把我叫住了,说:“你这人很有福相。”我不爱听这些,转身要走。他说:“你要珍惜你的一生,你是53岁的寿命。”后来,沈阳有个姓孟的居士懂《周易》会批八字,也说我是53岁的寿命,可今年我都98岁了。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说人要延生,就要放生。放生即是救命、是慈悲、是还债、是赎罪、是解冤、是治病。是延寿、是改命,是布施、是佛道。想想人类为了口腹之欲,而伤生害命,那些菜市场里的动物,生命危在旦夕,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残忍的屠杀,又要在锅里被水煮被油煎,多么痛苦啊!它们也是生命,也是贪生怕死,和我们人一样的。人如果遭受这些惨无人道的对待方式,肯定要怨恨,动物也会怨恨的。而放生,就是去赎回它们的生命,为它们皈依忏悔,并放使逍遥。把它们放回自然,是救它们的生命、替它们三皈依,忏悔则是救它们的慧明。在它们的八识田中,种下菩提种子,机缘成熟之时,就会信佛,念佛往生。历代有很多被放生的动物转世向放生人求法、闻法的例子。放生能培养我们的慈悲心,消除我们的分别心。动物和我们人是一样的,只是长得不同,习性不同,但只要是生命就该受到尊重,任何动物都不该受到歧视,也是需要人道的啊。因为“一切众生皆有佛性”,都可以成佛的。所以,要把它们当作未来佛去恭敬、去救助。放生的过程中,因为要花钱去买,所以是财布施;皈依和忏悔是法布施;让动物从此自由,没有恐惧,是无畏布施。所以放生是三种布施具足的,十分殊圣的。
放生要尽量放得圆满,要知道什么动物适合放在什么地方,像青蛙不可以放在河里,应该放在水塘里等等。还有像鸡鸭等没有人养就活不下去的动物,尽量不要放生。但鸟、鱼之类的,即使是养殖的,也可以放在野外环境的。放水族时要选择干净的,没有什么人捕捞的活水里等等。你想,它们要遇难,你救它,天救你;你爱它,它爱你;你敬它,它敬你;害人就是害自己。成佛从人做起,佛法在世间,你若连基本做人还不行,不必深入经藏,不必找什么高深法门,就从眼前去学习。要广结善缘,不跟别人计较,我们对人好,有难时就有很多人自动来帮忙。有功于来世,有德于人,能做多少是多少,人世不白来一回。道不远人,法不离心。
(《梵网经》云:“若佛子以慈心故,行放生业。”《大智度论》说:“诸功德中,放生第一。”护生放生是大乘佛法的主要特色之一,是培养人们慈悲心和爱心的一种有力举措,佛教徒举行放生仪式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佛教形成的优良传统。佛教所倡导的放生护生思想,不仅体现出了佛教慈悲精神,同时也是对社会生态环保起了促进作用。“环保”是关系人类生存的根本保证,“生态环保”是社会和谐和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,佛教的“放生护生”理念是对社会“生态文明”的重要贡献。
时下,在众百姓中,参与集体放生活动的人多了起来。这无疑是好的、善良的,是良性社会的正面。放生的人多了,杀生的事就少些,我是很赞成放生的,我这一生就很看重放生。
但放生也有“佛法内”与“佛法外”的不同。放生有两种意义,一种是出世间的放生,一种是世俗间的放生。它们在形式上、对象上看却是没有两样的。免去动物的被杀命运,是两者共有的特征。这叫“善行”,是良性社会中应普遍遵循的道德,这个特征并非是佛法内的独特表征。我们不应该把佛法与世俗对立起来。在良性的世俗准则之下,佛法却应表达自己的精微,而不是混为一谈。所以,善行是佛法内与佛法外都当“共有”的行为,它却不一定是在行佛道。
世俗中的“善”是不唯“放生”一类的。还有“造寺、印经、修路,乃至媒人、经营”等等。一千多年前,梁武帝向佛教发源地远道而来的禅宗祖师达摩“表功德”:我曾动用国银造寺院无数、我曾亲自到寺院吃斋布施、我曾批准许多国民出家做僧尼、我号召天下佛子吃全素放生……我的功德大否?达摩祖师向他解释说:你没有佛法的功德,你只修得个世俗间的“人天福报”而已。达摩从武帝的表现看出,武帝仍在做着“世俗之善”。武帝一听大为不高兴,反问道:“什么才是出世间的‘功德’呢?”达摩以一句武帝更为不高兴的话回答了他,以至武帝气极半夜要杀掉祖师。这句“廓然无圣”意即“不要自以为伟大了!”让武帝怒斥祖师“对朕者是谁?”你是什么人!达摩以平静的心对武帝说:“不识。”意即批评他以“三宝”弟子身份却不识得“三宝”,不恭敬“三宝”!连僧都不识,对法语也不识,何以认识佛的功德是什么?
可见,“善”是可详尽分别的。放生活动也是一样,如果大家只是以“世俗善举”的态度来放生,于佛弟子的要求上来讲,还是远远不够的。因为,佛教是“自觉、觉他”的教学。什么是“自觉”?就是自己主动地觉证自己。而“觉他”是指帮助他人来觉证自己。所以,这个“佛的善”与世俗之善的区别。佛教的放生也是殊胜于世俗间的放生行为的,也是一种教育方式。
首先,我们要对放生的生命本体有一个真切地认识:生命,不论大小强弱都是平等的,它们都有同样的求生之望。这一点,所有放生者都赞同的。我们在帮助自身以外的一条生命逃生的过程中,我们也体验到了“生命的愉悦”。也就是说大家以行动和体验同时证明了生命是美好的!随之会想,这条生命过去是否有伤?现在是否愿意逃去?这条生命的未来是否得以新生机?于是,有了放生“生命”的挑选,放生“场所”的挑选等等,这是将心比心的“平等心”。
佛教讲“智慧”,由于放生活动与“将心比心”最易引发动脑筋而成为修行的殊胜方法。所以,放生必须动脑筋,起码要做到放得出、活得了、能生存;理性地安排好放生活动,正是佛教放生对大家的要求,也是“出世间”放生的特点。放生要在“救生”的因果之上,还得注意因缘上的过程。放生当以自己生命所相逢的另一个生命为对象,通过自己亲手放生的全过程来思维“生与死”的“缘”,这才是如法的放生。但我不希望也不赞成向市场下订单的放生活动。
在放生中,常会见过“生物感恩”的现象。一些小动物如甲鱼、龟和鸟兽会在你身边逗留片刻才离去,它会用小小的双眼望着你,这时,两者的心是通的!佛教要求在放生中对它们进行“三皈依”教育,即用授皈依的方式附以持咒加持的手段来完成放生的过程,这也是与世俗间的放生不同的。
放生,就是放因果、放因缘。学会了放生,就学会了自己“慧命”的培养。我们佛教不但有佛教的放生之事,还有对“慧命”的放生。对寺院僧人修行的供养行动,以及入寺求佛道,就是对自己和僧人的“慧命”大放生。
欲即人心证佛心,转劫浊成净土,术莫于放生;放生一法,唯扩与久,一杯水不救车薪火,唯设人各一杯焉,一杯不已再一杯已,杯水多,车火未有不灭者,今杀运纷纷,并同分恶业招感,非慈悲三昧水,孰能熄之。
老和尚随之念道:
人既爱其寿 生物爱其命 放生合天心 放生顺佛令
放生免三灾 放生离九横 放生寿命长 放生官禄盛
放生子孙昌 放生家门庆 放生无忧恼 放生小疾病
放生解冤结 放生罪垢净 放生观音慈 放生普贤行
放生与杀生 果报名如镜 放生又念佛 万修万人证
地址:清原青云寺客堂电话:024-53061871值班电话:024-53061871
版权所有:清原青云寺辽ICP备12002042号技术支持:抚顺宏瑞科技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:辽(2023)0000062辽公网安备21041102000183号